康希諾生物又火了。
3月27日晚間,康希諾生物發布的2023年年度財報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。財報顯示,康希諾生物整體業績出現了虧損。而四價流腦結合疫苗曼海欣®實現創收5.6億元,同比增長266%。
然而通過去年整體表現看來,面對變局,康希諾生物這艘“千人巨輪”,并不像以往的大型企業那樣笨拙難調,而是在變局之中開辟新局,走出“新冠圍城”,實現快速轉身、穩步前行。
康希諾胳膊肘上還存著大把“肥肉”
在轉型這件事上,康希諾生物可以說是一個“老道的投資家”,他們深刻地明白“不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”的道理。
一個明顯的信號是,除了四價流腦結合疫苗曼海欣®之外,2023年康希諾生物在疫苗研發領域持續取得重要突破,多款創新疫苗產品也展現出顯著進展。
目前,康希諾生物的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已完成III期臨床試驗,并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受理,有望在2025年成為下一款商業化產品。相對流腦來說,該產品的應用市場更為成熟,HCP學術和消費者教育早已普及多時。而康希諾生物這款產品技術優勢更為突出,因此一旦上市,該產品無論是準入還是放量,其門檻、速度、難度等方面,都只會比四價流腦結合疫苗更容易“出彩”,有望成為下一款“爆品”,與四價流腦結合疫苗疊加buff,為公司帶來更可觀的營收。
同時,康希諾生物的重組肺炎球菌蛋白疫苗已啟動Ib期臨床試驗,完成首例受試者入組;吸入及肌注重組帶狀皰疹疫苗在加拿大啟動了I期臨床試驗;針對青少年及成人的吸附無細胞百(組分)白破聯合疫苗已啟動臨床試驗;基于VLP(類病毒顆粒)技術路線的重組脊灰疫苗在澳洲進入臨床I期階段。
最為重要的是,這些取得突破性成果和進展的疫苗,幾乎都是全球創新或中國首創的先進疫苗,這也是康希諾生物在全球疫苗市場上獨樹一幟的基因。在本月召開的兩會期間,全國政協委員、康希諾生物首席科學官朱濤就表示,“一般來說,我們不會去做現有疫苗的仿制疫苗。不能在療效、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對現有疫苗進行提高的疫苗,康希諾生物就不去做了。”
市場風云變幻,但強者生存的規律不變。大雁在遷徙過程中,往往圍繞領頭雁排成“人”字形進行遷徙,這樣既高效又靈活。有了“頭駕馬車”四價流腦結合疫苗,再加上后備力量譬如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等創新產品,無疑為康希諾生物后續業績的新地圖打開了“任意門”。
忠于理想的全球疫苗企業之路
埋頭研發,也要抬頭看路。在轉型這件事上,康希諾生物早已將目光投向了全球化商業的廣闊天地。他們深知,要在全球疫苗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,就必須擴大全球“朋友圈”,與全球頂尖的機構攜手合作,汲取全球疫苗大廠的發展智慧。
去年以來,康希諾生物積極尋求與國際大廠的合作機會,通過與知名企業的“強強聯合”,加速全球化疫苗企業的轉型。例如,康希諾生物與阿斯利康合作,共同推動mRNA疫苗的研發和產業化進程;與比爾·蓋茨基金會合作,共同致力于脊髓灰質炎疫苗“VLP-IPV”的研發與生產;重點布局東南亞、中東、北非等發展中國家地區的市場,先后與印尼生物制藥公司Etana、沙特阿拉伯藥品制造公司SPIMACO簽署相關疫苗合作協議,以及入股了馬來西亞SGB集團,深入拓展整個東盟市場……
這些活躍在國際或本土市場中的佼佼者,對市場動態與發展趨勢有著敏銳的洞察力,而康希諾生物吸引了這些國際伙伴的注意,意味著其在技術研發、市場前景或是商業模式等方面有著令人矚目的優勢。這不僅是對康希諾生物技術實力的認可,更是對其未來發展的一種強烈看好和期待。
同時,這些合作也證明了一件事,就是國際機構的加入,將為康希諾生物帶來更多的資源和機會,有助于其進一步拓展全球化市場,加速創新進程,并在國際生物醫藥領域占據更有利的位置。而在國際市場沉淀下來的好口碑,也為康希諾生物贏得不斷增長的全球品牌“復利”的同時,吸引更多的跨國機構合作,最終形成良性增長生態。
當然,既要面對業績壓力,又要布局轉型,這對于康希諾生物這樣的大型疫苗企業來說,困難和挑戰是巨大的。無論是技術,還是市場,抑或政策、文化、資金、人才等等多方面都需要考慮。然而,從如今的財報及公開資料上來看,康希諾生物已經快速調整了航向,帶著更多優質的產品和技術,向著全球市場揚帆起航。
關鍵詞: